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化肥零增长,缓控释肥加把劲儿

新闻分类:缓控释肥来源:发布日期:2016-07-21

确有潜力:能降低化肥用量增幅,施用占比有提升空间

中国拥有世界范围内9%的耕地面积,但是肥料的施用量却占到世界总量的35%。业内专家认为,要解决这样的现状,缓控释肥的推广将担当起重要的角色。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介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幅在0.4%左右,而此前每年使用量的增幅都大于1%。在减缓化肥施用量、推进化肥零增长的行动当中,农业部将缓控释肥作为一项新肥料、新技术进行重点推广,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累计推广面积约525亿亩,实现节支增收1100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三农”事业发展。

    当前,中国缓控释肥农业施用量估算为315万吨左右,占中国复混肥施用量的5%。与国际缓控释肥料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相比,国内缓控释肥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用于大田作物,实现了高端肥料的平民化应用。

    《白皮书》显示,2006—2015年,中国缓控释肥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受益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需,预计到2025年,国内缓控释肥仍将保持10%—15%的较高增长率,发展空间巨大。

    “到2020年不但要实现化肥零增长,还要力争实现负增长,包括缓控释肥在内的新型肥料的快速推广则是提出这个目标的重要依据。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周长益说,目前缓控释肥产量占复合肥产量5%多一点,这个比例还是很低。我们正在考虑能不能修改复合肥标准,要求在其中掺混20%的缓控释肥,从根本上解决肥料利用率问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徐秋明认为,我国的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非常快,而且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国将缓控释肥产品从曾经的贵族肥料变成现在的平民化产品,把缓控释肥产品成功应用于大田作物,这是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的。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也认为,缓控释肥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大力推动创新、绿色、环保的缓控释肥对于肥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中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也有问题:企业配方太杂乱,产品精细化不够,市场监管缺位

我国缓控释肥经过1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产品一应俱全。但徐秋明也表示:“我们在某些关键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上仍与国外有着一定差距,这也是制约这一技术在农业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障碍。缓控释肥未来发展空间很大,但在研发、推广应用方面还需要继续精耕细作。”

    针对当前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技术创新功能不强、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硫、钾等对外资源依赖性高等问题,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高级工程师朱宝菊提出,缓控释肥应紧扣《中国制造2025》,围绕服务农业现代化、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等3方面内容,在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等方面开拓进取。

    “测土配方施肥与复合肥配方细化方面,其实没必要研发那么多的配方。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是精简配方,越少越好,而不是想象的配方越多效果越好。”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技术委员会主任沈兵说。

    他表示,在缓控释肥配方上,首先要考虑一次性施肥的合理性问题。一次性施肥省时省力,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作物生长周期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养分是不相同的,在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周期内,很难保证能够提供相应的养分供作物各阶段吸收利用,也很难保证作物的高产,因为所有的高产栽培、超高产栽培都没有一次性的。

    其次是大配方小调整的问题,也是农化的技术问题。肥料企业以及农化专家在向农民推荐施肥产品的时候,应当倡导农民对产品进行灵活应用,而不需要企业对不同的种植生产调配,不同的配方,那样反而会给生产、储运、发运、销售造成很多的麻烦。针对不同的种植环境,在企业推广中仅需进行一些小的使用调整就能够满足产品的顺利使用,保证种植活动的顺利进行。

    再次是复合肥和掺混肥配方优劣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作物种植都适合使用缓控释肥。对大田作物而言,经济、合理、低价的掺混肥料更为适用,而对于经济作物或蔬菜果树,则更适合使用复合肥料。

    沈兵强调,控释肥的养分供应在不同地域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导致保肥能力的不同。控释肥养分释放方式不管是S型曲线,还是抛物线,目前都很难保证在植物最需要养分的时候提供最大效力的养分供应。

    “实际上,我国缓控释肥产品种类已经很全,国外有的产品我们都已率先研发出。但是在产品的精细化上我们不如发达国家;所以在有些应用上就受到了限制。比如说种肥同播,我们在小麦、玉米上的种肥同播推广得都非常好,但我们在水田上却还不能做到种肥同播,在这方面日本做得非常好,他们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徐秋明说。

    记者了解到,这几年来包括缓控释肥在内的新型肥料取得比较快速的发展。但市场还不够规范,以次充好等现象比较突出,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云认为,缓控释肥市场主要存在市场混乱、假货横行和法规不全、监管缺位的问题。近年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尤其是东北市场;不添加抑制剂或是养分含量不足的假冒伪劣稳定性肥料产品非常普遍,就是因为稳定性肥料好卖、短时间内不易被发现。

稳定性肥料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后,由于门槛低,很多小企业也都在生产许可证上加了稳定性肥料。但稳定性肥料国家行业标准虽然于2011年发布实施,但因其是非强制标准,再加上新的国家标准至今没有发布实施,造成市场上无法可依、监管缺位的状况。随着近年化肥价格竞争激烈,有些企业在包装袋上标注稳定性肥料,但实际不加抑制剂,以此欺骗消费者。


缓控释肥十年变化

 10年来,缓控释肥以增效、节肥、环保、省工、安全等显著的优势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之一,也引领了一次肥料工业的技术革新。

作物:从单纯的花卉、园艺应用发展到大田应用。2006年以前,全球缓控释肥主要应用于花卉、草坪、园艺等高端经济作物。到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量为330万吨,其中90%用于大田作物,5%用于花卉、草坪,5%用于出口。将缓控释肥应用于大田,成为我国一大创举。

区域:从点到面,以示范带动产品的应用推广。目前,全国大多数省都有缓控释肥生产企业借助政府推广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试验示范体系,促进产品的大面积推广应用。2008~2015年,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在山东、河北等25省土肥站共118县的36种作物进行试验示范,试验示范点582个,试验面积累计4712亩。

产业:我国缓控释肥类型几乎包括了国际上的所有缓控释肥的种类,而且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2006年以来,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快速发展,产能迅猛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能为550万吨,而2006年行业产能仅为110万吨;受技术、推广、认可度等多种条件的限制,缓控释肥企业实际开工率并不高,近十年行业平均开工率在39.8%左右,一些大企业的开工率大约在70%左右。

企业:由少变多,由弱变强,且纷纷开展产品研发和推广活动。我国缓控释肥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等地区,华北地区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集中地(山东、河南、河北),也是优秀复合肥企业的聚集地。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主要缓控释肥企业约有50家,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复合肥企业,如金正大、施可丰、住商等,复合肥企业进军缓控释肥对行业的发展助推作用明显;二是新型肥料企业,如山东农大肥业、汉枫、安华农科等,建厂就定位于新型肥科,发展迅速,但在营销、推广方面逊色与复合肥企业;三是基础肥料企业,如鲁西、丰喜等,受氮肥产能过剩、行业利润率较低,传统氮肥企业积极进入新型肥料行业谋求转型升级发展。

    目前,金正大等已经成为全球最强的缓控释肥企业之一。从2008年起,金正大与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在5个粮食主产省开展示范推广,截至2015 年,示范推广扩大到26个省的30余种作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农作物。山东农大肥业从2014年开始与全国农技中心合作,在全国9个省、16个县的10种作物上开展腐殖酸缓释肥料试验示范工作。汉枫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江苏省农业厅、南京农科院等合作开展硫包尿素的试验示范。施可丰化工以全国农技中心和缓控释肥料协作网为示范推广渠道,大规模开展了稳定性肥料产品试验示范。

模式:从产品推广到农技+产品十服务等。农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开始以服务推动产品应用推广,与农机农艺结合,建立种肥同播推广应用模式。

成效:增产、增收、提质,省工、省力、省事,节本、降耗、环保。2006—2015年缓控释肥产销量总计约2100万吨,19年来累计推广面积约5.25亿亩,累计实现节支增收的效益约1100亿元(以节支增收210/亩计算),经济效益显著。作物在等产量下可节肥15%20%10年来累计减少肥料投入约500万吨。    (陈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