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氢能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新闻分类:节能减排来源:发布日期:2024-01-16

我们离氢能主导的时代还有多远?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简称《报告》)发布会暨2024能源化工产业论坛上,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探讨。

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目前氢能产品95%都用于非燃料用途,如用作工业原料。随着氢能在交通、发电和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其能源角色将更加名副其实,用途从原料为主转向原料燃料并举。 “双碳”目标是氢能转型发展的最大动力,氢能在能源体系中地位的转变将与氢能产品供给侧的源头减碳相关。

其中,氢能与电力系统的耦合将成为氢能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一,特别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耦合。据《报告》预测,到2060年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加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达2/3,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报告》同时提出,20202060年,我国氢能规模将从3173万吨增至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也将从2020年的3700多亿元增至4.6万亿元。从测算结果看,氢能几乎可在所有关键减碳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氢能约占我国终端用能规模的3.8%,主要存在于工业部门;到2060年,氢能占比将增至12%,届时化工用氢的主要领域是合成氨和甲醇,合计约占工业用氢的40%。

低碳氢迎来商业化关键阶段

《报告》认为,未来1015年将是低碳氢(即蓝氢与绿氢)从培育期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绿氢将在2035年对灰氢形成竞争优势。《报告》作出如下判断:从目前至2045年,将以灰氢减退、源头降碳为主,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亿吨;到2060年,以绿氢替代、终端降碳为主,可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6亿吨。届时,氢能产业对我国“双碳”目标的贡献度可达10%。

产业发展应聚焦科技降本

经济性是预测氢能源结构和氢能渗透率的关键因素。预计非工业部门终端供氢成本到2040年有望降至25/千克,进入多场景应用的经济性区间。随着氢能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工业、交通、电力、建筑以及其他领域,氢的使用量将大规模提升,氢的运输和存储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氢的运输将会由现在的长管拖车为主,转变为长输管道为主;氢的存储方式会由气态储氢为主,转变为多种方式并存,成本也将有所下降。氢能产业的用户需求和产能供给将存在一个较长的适应和匹配过程,盲目扩大产能并不可取,产业未来发展还需要更加客观理性的分析。(靳雅洁、赵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