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山东省化肥和煤化工行业协会!

会员注册会员登录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帮助中心

2023年第7期

新闻分类:化肥信息来源:发布日期:2023-07-13

2023年氮肥、甲醇行业发展重点

 


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虽然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但仍然处于弱周期阶段。我国氮肥、甲醇行业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理性看待市场变化,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据协会统计,2023-2024年将有产能合计 1034 万吨/年的尿素装置计划投产,其中置换产能 510 万吨/年,新增产能 524 万吨/年,这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外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期尿素价格波动明显,5 月份尿素市场持续表现下跌,部分地区价格跌至 1800 /吨左右。国际市场也不容乐观,国际价格仍然低于国内。国际新增产能近两年也处于高峰阶段,国际竞争将异常激烈。面对市场的巨大变化,企业不要盲目扩能,避免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过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粮食价格比去年下跌,5月中旬小麦 2665.9 /吨,同比下降 18.2%;玉米2655.3 /吨,同比下降 4.7%;棉花 15932 /吨,同比下降 25.7%。这将深深地影响国内化肥市场。

目前氮肥用煤到厂价1000 /吨左右,与疫情前 700-800 /吨相比,还有一定的空间,煤炭价格的下跌将减少对尿素价格的支撑。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动能。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战略,首先,要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是超大型煤气化炉、废锅/半废锅煤气化炉、高效催化剂、高效机泵等。其次,构建由企业、高校、科研院共同组成的研发合作平台,改进和完善激励技术创新机制,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第三,推进行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第四,构建完善团体标准体系。

三是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氮肥甲醇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为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短期内,节能降碳仍然是行业的重点任务。中长期,重点在于能源转型。近段时间,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很多地区(如鄂尔多斯)正在积极推进风电、光伏、绿氢、绿氨、绿醇规划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以国有大型电力企业或煤炭企业集团为主,氮肥、甲醇行业中也有少数头部企业开展新能源与现有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的尝试。尽管就目前的绿电、绿氢的储能水平和经济效益,替代现有煤(气)制氢还有较大差距,但要充分考虑科技创新的赋能和 “双碳政策”的临近等因素,新能源电价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制氢工艺方案和装备投资不断优化,国家降碳政策不断调整,追溯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今后总有一天会把利用新能源制氢摆到重要的位置,成为制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氮肥甲醇企业应当密切跟踪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动态,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鉴于此,我们氮肥协会打算成立绿氨、绿醇联盟,提前布局,提早安排,促进该项工作。

此外,还要充分做好进入碳市场的准备。据国家部署,“十四五”期间将逐步推动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八大行业有序纳入碳市场。日前生态环境部有关单位邀请氮肥协会参与“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专项研究”项目,化工行业首批选取产品为合成氨、甲醇和电石。

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强链补链行动。当前氮肥和甲醇市场低迷,对于氮肥行业而言,强化新型增效肥料的开发迫在眉睫,优化现有肥料产品结构,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甲醇和合成氨行业而言,要依托产业优势,开发碳一化工产业链,加大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品等高附加值的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领域,构建化工多联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五是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的生命线和始终不能逾越的底线。国务院安委会近日印发了《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2023 行动总体方案》,提出要在“切实提高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质量、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上狠下功夫。我们氮肥和甲醇生产企业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主体责任,要以“时刻放心不下”的心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任务,对本企业的生产和配套、辅助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不留任何死角。要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尤其是重大事故的经验,要做到“细之又细”、“万无一失”。(顾宗勤)


 

氮肥协会发布3“20企业名单

 


日前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合成氨产量20强、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尿素产量20强、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利润总额20强企业名单。

其中,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上榜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合成氨产量20强。

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入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尿素产量20强行列。

此外,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明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2022年全国氮肥企业利润总额20强。(郁红)



金正大新型肥料创制实验室获批

 


近日,由金正大集团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承建的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获批通过。

该实验室于2013年依托金正大集团批复建设,自组建以来,取得一系列成果。今年,为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涉农科技领军企业,农业农村部决定对原有企业重点实验室进行优化重组升级,遴选布局建设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在此次评选中,金正大集团再次获批承担农业农村部植物营养与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该实验室为满足秋季用肥需要,近期新开发出一批增产提质的新品,包括药肥、生物刺激素、稳定性肥料、全水溶复合肥等,对于中国肥料转型升级、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实验室将加强产学研联合,重点对植物营养、新型肥料创制、增效技术等产业“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与德国施诺德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推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市场的新型肥料技术与产品。(华欣)


 

中国特种肥料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2361日,中国特种肥料企业共登记21566个产品,涉及到水溶肥料、缓释肥料、生物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2022年中国特种肥料消费量占肥料总消费量的23%左右。其中,土壤调理剂、缓控释肥、生物有机肥、水溶肥(狭义) 占比分别达到35%28%27%以及10%

水溶肥:

水溶性肥料包括MKP等单质水溶肥、水溶性复合肥、叶面肥以及需要在农业农村部备案或登记的水溶肥料。根据农业农村部登记数据,水溶肥料产品登记数量占特种肥料总登记数量的61%、登记企业数量的70%。截至2023519日,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备案数量分别为5131355877以及82928个,三种水溶肥料境外产品备案数量达到17045个。

2022年水溶性肥料产量约462万吨。消费方面来看,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占比56%,其余四种肥料消费量占比44%

2022年我国狭义水溶肥产量约173万吨,市场份额约为170亿元。其中,营养性水溶肥产量约100万吨,市场销售额近90亿元,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产量约70万吨,市场销售额近80亿元。

生物刺激素类产品中,含腐植酸水溶肥产量最高,其次是含氨基酸水溶肥,由于登记条件的审批要求复杂,有机水溶肥(海藻类)产量最低。含氨基酸水溶肥依据氨基酸来源分为动物源氨基酸和植物源氨基酸。含腐植酸水溶肥按照腐植酸来源分为矿源腐植酸和生化腐植酸。有机水溶肥主要以海藻类产品为主,此外还包括寡糖类。

水溶肥应用由传统经济作物延伸至大田作物,马铃薯、玉米等粮食作物消费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但果树和蔬菜仍为水溶肥的主要应用领域。基础肥料企业集中进入水溶肥行业,低成本优势整体拉低水溶肥市场价格,适合大田作物使用。

缓控释肥:

目前中国总产能达到850万吨/年。截至202361日,共登记缓释肥料产品41个,大部分为包膜尿素颗粒产品。目前主要包膜材料为植物油多元醇、异氰酸醋等。此外还有聚乙烯、聚丙烯、纤维素改性聚氨酯等。

缓控释肥消费主要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大蒜、桉树等经济作物。

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是微生物与有机肥的结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以及微生物含量,从而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整体来看,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不及肥料总施用量的5%。生物有机肥目前重点应用在蔬菜、水果、茶叶等高附加值作物。

截至202361日,国内生物有机肥登记数量达到3062个,生产企业1600多家,大部分生产规模在年产2万吨以下。2022年产量450万吨,预计2027年将达到720万吨,年均增速10%

增值肥料:

增值肥料主要指利用腐植酸类、海藻提取物、氨基酸类、微生物代谢物等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加工技术将其制成具有生物活性、改善肥效的增效剂,添加到肥料里制成增值肥料。增值肥料包括增值尿素、增值磷铵以及增值复合肥,占比分别为25%10%65%

2022年全国增值肥料产能为4000万吨/年,产量在1530万吨。消费方面,约70%的增值肥料用于大田作物,20%用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稳定性肥料:

稳定性肥料是指经过一定工艺加入脲酶抑制剂和(或)硝化抑制剂,施入土壤后,能通过脲酶抑制剂抑制尿素的水解,和(或)通过硝化抑制剂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使肥效期得到延长的一类含氮肥料。

2022年稳定性肥料产量为255万吨,国产和国外两部分产量分别为175万吨和80万吨。消费方面,稳定性肥料主要应用在大田作物,占比为84%,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应用占比16%。。

土壤调理剂:

近年来国家对耕地质量的重视助推土壤调理剂行业迅速发展,未来五年预计产能将增至1250万吨/年,产量将达到850万吨,年均增速8%

截至202361日,共有228个土壤调理剂登记产品,登记企业128家。用于调节土壤酸碱度的产品187个,占比82%;以生石灰、钾长石、白云石、蒙脱石、牡蛎壳等为原料。用于改良盐碱土的产品20个,占比8%,以味精发酵尾液、氨基酸发酵尾液等为原料。(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动态调整能效水平 加快推进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以下简称《能效水平2023年版》),对此前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以下简称《能效水平2021年版》)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在《能效水平2021年版》提出的炼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13个石化化工产业重点领域基础上,进一步将乙烯法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对苯二甲酸(PTA)、轮胎等6个石化化工领域纳入能效范围,对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纯碱3个领域的能效水平进行了动态更新,并补充了天然碱法制纯碱的能效水平,对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进行了系统部署。

一、拓展能效范围,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

本次新增加的乙二醇、尿素、钛白粉、聚氯乙烯、PTA、子午线轮胎等重点领域,2022年我国产能分别达到2658万吨/年、6634万吨/年、470万吨/年、2795万吨/年、7162万吨/年、6.35亿条/年,产能均居全球首位,相关领域规模体量大,能耗强度高,节能降碳改造空间潜力大,是我国加快推进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能效水平2023年版》明确了上述重点领域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有助于引导相关行业对照能效水平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升级,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对促进石化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发挥了重要引导和推动作用。

二、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新增领域节能降碳改造

随着产能的快速投放和技术更新迭代加快,PTA、乙二醇、钛白粉、轮胎等重点领域存量项目产能规模差异较大,技术水平差距明显,如我国PTA的单装置规模从9.6万吨/年到360万吨/年不等,乙烯法乙二醇的装置规模从5万吨/年到90万吨/年不等,硫酸法钛白粉与氯化法工艺的污染物排放存在明显差异,轮胎能效领跑者企业能耗远低于行业平均值,天然碱法制纯碱产能占比快速提升,对联碱法、氨碱法工艺造成明显冲击等。由于相同领域内的不同企业装置能效水平存在明显差距,通过采用先进绿色低碳工艺、大型节能技术装备,加快先进技术迭代等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能够显著提升行业的能效水平。

三、坚持动态调整,做好节能降碳政策统筹衔接

结合石化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进展和相关产品国家能耗限额标准修订,《能效水平2023年版》对《能效水平2021年版》已发布的无烟煤为原料制甲醇、煤制乙二醇、联碱法和氨碱法制纯碱的能效标杆水平或基准水平进行了更新调整,既体现了能效水平随着行业发展动态更新的趋势,也能够推动实现部门工作协同和政策要求统一,在合理范围内动态提升了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对于新纳入技术改造范围的6个石化化工重点领域,要及时总结前期在重点领域能效摸底、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制定、重点节能降碳项目推进等方面相关工作经验,及时将新增领域纳入本行业石化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确保政策衔接有序,方案稳步实施。

四、坚持分类施策,明确改造升级时序要求

《能效水平2023年版》新增加的6个石化化工重点领域,以2023年文件发布时间为起始年度,加快制定改造升级和年度改造淘汰计划,原则上2026年底前将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装置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对于《能效水平2021年版》已发布的13个石化化工重点领域,仍需在2025年底前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装置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李君发 白雪松)